close
第二次作業:傳統工匠
採訪地點:雲林麥寮拱範宮
受訪者:黃金生師傅
訪問時間:105/10/19
組員:B10533302 翁孟庭
B10533303 吳晨維
B10533304 劉家琪
B10533305 邱翊慈
訪談內容:
Q:最初剪黏為交趾陶的代用品,如今卻大多取代交趾陶為大部分匠師所採用。除了曲度、形式及色澤變化較豐富以外,還有什麼優點?
A:交趾陶較貴;剪黏較便宜。剪黏相對比較能發揮,可依現場尺寸製作;交趾陶屬窯燒,大型的龍、鳳、玩偶較無法做得完美。交趾陶耐受力較低,因交趾陶屬低溫用,不適合做外面,色彩容易氧化;剪黏屬高溫用,因為有上釉,以前都是剪鍋碗瓢盆,到後來才有剪黏專用的瓷碗。
Q:在做剪粘時,採用水泥、糯米等接著劑,在等待乾涸凝固時,作品會不會有些變動?如何在技術上克服這種情況?
A:因瓷碗片有吸水性,不太會變動。
Q:不免俗地就兩岸而言,剪黏工藝水平的差別在於何處?
A:因大陸有文革,導致傳承有斷層,剩下少數的流傳,較不精緻。台灣講求精細;大陸講求速度。
Q:剪黏有分「南何北洪」的派別,請問師傅是什麼派別?
A:分別指南部的何金龍以及北部的洪坤福,兩派風格最主要的差異在於,洪坤福著重形勢,
不拘細節,何金龍則是作工精細。師傅則是屬何金龍派別。
全站熱搜